本文目录一览:
- 1、如何理解《黑镜》关于人性的启示?
- 2、《黑镜》第3季:英剧变美剧,还是神剧吗
- 3、这几部电影,敢看第2遍的人,内心都是极其强大人,你看过几部呢?
- 4、《黑镜》是一部怎样的电视剧?
- 5、有一个美剧 内容是ADI蜜蜂杀人 讽刺网络暴力的 名字是什么
- 6、黑镜第三季第六集的结局是什么意思
如何理解《黑镜》关于人性的启示?
“当你关掉手中的电子设备后,那逐渐暗淡的屏幕像一面黑色的镜子,看见的只有你自己!”这是《黑镜》的来源和立意。
老实说,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我不推荐看《黑镜》,因为黑镜比毒鸡汤还毒。看过《美国恐怖故事》的人都知道《美恐》就是在讽刺人性,但《黑镜》有过之而无不及。冷漠,刻薄,悲观,几乎所有的负面情绪词都可以拿来安在这部剧身上。整体的拍摄和场景及其内容都极度的压抑,黑暗。
但就是这样一部负能量核弹式爆棚的剧,却创造了科幻剧的历史,平分居高不下,甚至在烂番茄的新鲜度曾第一度达到百分百。
此外,《黑镜》分别以多个建构于现代科技背景的独立故事,表达了当代科技对人性的利用、重构与破坏。
是的,你没看错,这部剧,人类不是主角,科技才是。
开篇就是大手笔,最吸睛的要数首相与猪交媾的场面了。这一集主要讲伦敦一个注重环保的公主被绑架了,绑架者唯一的要求是直播首相与猪交媾。一时之间,所有媒体都在关注这件事,网民在互联网背后推波助澜。尽管智囊团出谋划策,提出了很多方案,都因为媒体与自媒体的流行,信息泄露而未能实施。一开始网民还分两派,一派维护公主的名誉,另一派声称一国首相若做出这种未被人轮的事则不配做一国首相。直到绑架者直播了割公主手指的视频并把断指寄到内阁,网民开始一边倒,声称在生命面前,什么都不重要了。最终,网民和绑架者的愿望实现了,伦敦为此万民空巷,直到直播结束,都没发现公主已经回来了。事情过后,公主依旧是那个受人欢迎的环保公主,首相的家庭已经支离破碎。
而这一切,都是一个行为艺术者的计划,事后该行为艺术者也选择了“以身殉国”。而且,该剧播出两年后,前首相卡梅伦真的经历了片中的一切,何其讽刺。
社交媒体促成了罪恶的实施,躲在屏幕之后的键盘侠们随心的施展着自己的“生杀大权”。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第三季的最后一集,暂且称之为“黑客杀手”好了(该名称不是题目)。网民发推特的时候喜欢带标签,一时间,一个#XXgodie#的标签掀起一股追风浪潮,即使对方是那个与你有口角的青梅竹马,贴上这个标签就可以参与投票,最终得票数最高的那个人“将离开人世”。凶手不仅是杀手,还是黑客,黑了人造蜜蜂的系统,利用这些科技蜂来杀人。
这一集带给人们的沉思有三个:
1、由于科技过于发达,造成了环境的改变,几乎动物都灭绝了,蜜蜂只是其中之一。
2、人几乎都是表里不一的,生活中温文尔雅的人,在网坛可能非常的愤世嫉俗。
3、公众在使用科技赋予的力量,表达自己的愤怒与不满时,也要面对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
是不是似曾相识,是不是无比熟悉?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某个事件里传播和落实的谋后推手,谨言慎行是一方面,戒掉依赖科技也不可忽视。就现在的发达程度和速度来讲,一不留神,你就可能把自己搞疯了。
像是第一季第三集里面的男律师那样。
科技越发达,人类的猎奇心理便越重。于是,人类再次成为科技的玩偶。几乎每个人耳后都有一块芯片,让自己成为真正的“自媒体”,而且自带重播回放,快进,慢放,“选片”的功能。疑心颇重男主不断怀疑曾出轨的妻子跟出轨对象藕断丝连,不断的重复妻子出轨和自己怀疑的片段,导致夫妻分裂,妻子出走,自己喝醉了找妻子的出轨对象算账,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结局。最终,他还是自己去掉了芯片。
无独有偶,第三季第五季也说着同样的故事。不过这次是为有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消极抗战的军人准备的,让他们都活在虚拟的世界里,激发出他们本身的潜力。
无论怎样,《黑镜》的整体表达都在于科技是如何支配人们的生活的。虽然第三季整季并没有像前两集那样结局有反转,而是采用更苍白的表达方式来说明“主角光环”,还是暗讽了人类终究逃脱不了被科技支配、被科技操控的未来。
科技给人类带来便利和进步的同时,也在逐渐让人类丧失了其自然的生活方式。打开电子设备,你似乎看到了世界上的一切,但关掉电子设备,你只能看到自己。
《黑镜》第3季:英剧变美剧,还是神剧吗
可以看出,Netflix这个“新爸爸”还是为干女儿花费了不少心血,最直观的就是卡司团的扩容,由于剧集容量猛增,我们也看见了越来越多的熟面孔。
从电影圈跑来的有著名导演朗-霍华德(正在我国公映的《但丁密码》导演)的女儿布莱丝-达拉斯-霍华德
而她的上一部影片正是全球横扫16亿的《侏罗纪公园》
还有《龙虎少年队2》的最佳新人怀亚特-罗素
当然也不能忘了《权力的游戏》客串组
“师姐”菲伊-马赛
“佣兵波隆”杰罗姆-佛林
不过,最大牌的还是这位
处女作就是被奉为经典的《猜火车》,出演过《大西洋帝国》,如今一座艾美在手的凯利-麦克唐纳!
除此之外,还有来自《纸牌屋》的迈克尔-凯琳,新版《根》的主演马拉基-卡比,强大的卡司团队保证了表演层面的优秀。而这也是“美剧”《黑镜》的一个主要变化,毕竟英剧更注重故事性,美剧则是个人角色的塑造
并不遥远的未来
有人说,喜剧其实就是将生活中的一些莞尔提炼出来再夸张变形,最终达到爆笑人生的效果。查理-布鲁克这个曾执笔过《看电视毁人生》、《矢在弦上》的讽刺大师,自然明白夸张手法的精妙之处。而细细想来,其实《黑镜》也是如此。
回想一下堪称经典的“首相X猪”开山集,《一千五百万的价值》乃至《圣诞特别篇》等等,布鲁克不过是提取了现在已有的某种雏形科技,将其夸张(完善)甚至极端化,最终延伸至道德层面进行碰撞——这是他在《黑镜》中最常用的手法,同时也是故事时间点往往设置在“近未来”的原因。
而改嫁后的第三季,自然也跑不了。
首集中全民评分的社交软件,第二集的VR技术已真实存在;第四集的圣朱尼佩洛系统,第五集的麦斯系统,第六集的机械蜂(来自于“当蜜蜂绝迹后,人类只能存活四年”的论调)都已具备理论雏形并在研发之中。而Netflix选择《急转直下》作为首集和主推集,自然是因为与现实的相近性。
前不久刚我看过一篇名为“为什么我发朋友圈就一定要回你消息”的文章,事情源于作者在外游玩时,没顾上回复某人的消息却发送了朋友圈,导致对方大发雷霆,进而引出社交软件也能引发道德绑架的话题。而在《急转直下》中,社交软件已不是绑架这么简单,而是变成为整个社会评判的标准。这样的生活看似荒谬,但真的离我们很远么?
如今无数人在朋友圈中精心修饰自己的生活是为何?为什么大家如此关注微博的粉丝数,Ins、Twitter、facebook的followers数?你上淘宝购物前是不是要看看店铺评分?选外卖、滴滴、优步时是不是也要看看综评?甚至前不久我亲耳听见一位大妈在介绍对象时说到:“把对方的微信加上,看看朋友圈不就知道这个人是啥样了么?”
刘慈欣曾指出过贫富差距崩溃的临界点——“知识直接写入大脑”,布鲁克也点明了社交媒体的边界——当“点赞之交”从言论层面拓展到现实与身体层面,第一集中社会评分替代了我们的个人形象,进而影响到生活的种种;第六集中言论攻击转化为实质性伤害——还是最高级的死亡伤害,而这就是前几年诸多“网络人肉”“扒皮”的心理起因!当攻击不再是“键盘专利”而是会产生实质性后果时,会怎样呢?
同样,真正体会过VR科技的朋友相信都明白,想吓死人根本不需要巨型蜘蛛、谋杀女友的轮番上阵,大家爱看恐怖片是因为从一开始就明白自己处于安全的环境中,当VR模糊了你的带出感,吓死人可能真的只需0.04秒。
这就是查理-布鲁克每次都能震撼我们的原因,那个未来并不遥远。
新瓶装老酒
布鲁克其实并非一个坚定的创新主义者,他尤其长于对某些经典论调的再包装。第三季上半段中除了科技,我们还可以看到两个“老生常谈”的主题——隐私和歧视。
隐私在两集中有所体现,第三集中主人公因为某些“不检点”行为被抓住把柄,被迫执行一系列任务,最后尽管完成了一切,秘密依然被泄漏。第六集遍布全国的机械蜂,虽然只是为了维持生态,却也在政府的威逼下加入了监视功能。
而布鲁克的出彩之处在于,他没有重复别人已经讨论了无数次的话题,而是拔到了新的高度——这些窃取他人隐私的黑客,看似维护了正义,但主人公至始至终都没有伤害他人,只是有不良取向而已。而且若真是为了正义,大可直接暴露这些不可见人,却偏要胁迫他人抢劫银行甚至自相残杀,难道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变态私欲?
第五集《战火英雄》的歧视话题更为常见,优等基因人群视劣等基因族群为毒瘤,不惜动用武力将其屠杀,这正是人种歧视发展到极致的体现(例如希特勒屠杀犹太人)。此类型的作品比比皆是,而布鲁克再次将它和观感科技相结合,成功让你产生心塞之感。
Future is Bright
上世纪70年代美国加州发生了一起凶杀案,凶手是一个小男孩,他在路边小摊上购买了一把水果刀后刺杀了一名妓女,当警察找到摊主时,摊主张开双手说:“我只是卖了一把水果刀而已,这件事只能怨人,不能怨刀”。
每当有人大肆批判手机或社交软件将人们变成低头族时,我都会苦笑一番。真的是手机和社交软件的错吗?从最早遍地架设的IC卡电话亭,到俗称 “BP机”的传呼机,再到摩托罗拉生产出的第一款砖头手机,直至现在的智能移动设备,人们对便捷式通讯的渴求无可厚非,赋予社交软件过度权力的,是我们自己。同样,VR技术最早的开发目标群是地产漫游、商业招租的虚拟样板间、场馆仿真、多专业协调等领域。本季中的圣朱尼佩洛系统初衷是帮助治疗老年痴呆,麦斯是缓解士兵们的PTSD,机械蜂巢更简单,就是代替已经灭绝的蜜蜂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运行而已。
至于这些科技剥离了“灵魂”和肉体造成存在危机(圣朱尼佩洛),分离了意识和行为使人成为傀儡(麦斯),甚至沦为新式杀人工具(机械蜂巢),真是技术的错吗?
科技没有错,只是我们自己用坏了而已!
——只能怨人,不能怨刀
所以查理-布鲁克真的拥护“科技唱衰论”吗?第一集中女主角的弟弟和路上偶遇的老妇人,他们游离在评价体系之外依然生活的怡然自得。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同样有大批不刷微信、微博只将其视为工具的朋友们。第三集的圣朱尼佩洛系统更是成就了一段跨越地域、种族、性别和年龄的感情,完善了临终关怀,若有一天上传到“云端的”他们厌倦了这种生活,同样可以选择二次死亡。
布鲁克写下的这些剧情,似乎让人觉得不那么《黑镜》了,但实际上却是他乃至《黑镜》的真实自我定位——《黑镜》只是技术乐观者的赞歌和技术悲观者挽歌之间的不和谐音调,音频等同于警报而已。从播出伊始它就时刻警告我们,不要让片中所演变成现实!
毕竟,只有人类自己,才能让Future is Bright!
Netflix还是好爸爸
虽然英剧转美的死亡案例数不胜数,但依然出现了美版《办公室》、《纸牌屋》这样的优秀案例。而轮到《黑镜》第三季,它不可避免的带有了美剧的某些特征,比如说政治性增强,必然要关注LGBT群体,总得给涉及一下种族问题(并安排一个黑人主角),但也最大范围地给布鲁克提供了发挥空间。
另外一点就是雄厚的资金注入,这一点从一季扩容12集、每集增量1小时就能看出,视觉呈现还有整个第四集的怀旧风情,第五第六集细致入微的动态特效等等,Netflix一直给人后台强硬之感,每次预算都深不见底(当然也很少公布),近几年推出的剧集更不乏烧钱的主儿。从10月份Netflix公布的财报来看,仅今年第三季度就烧掉了5.04亿美元,前三个季度的烧钱量更是达到13亿!就这,官方发言人还称他们未来的原创投资将突破60亿,这对可以预见的《黑镜》第四季甚至第五季来说,都是好消息。
在Netflix的强大支持下,我们也看见了布鲁克的变化,比如说更加大胆的剧情铺展,优秀卡司+更多时长=更细腻的人物刻画,以及弱化文学式美感,突出娱乐性元素等等。在此也可以展望下半季,我相信“近未来”科技依然会是主流,“不那么《黑镜》”的剧情将增多,而看完后,依然会让你整个人都不好了。
这几部电影,敢看第2遍的人,内心都是极其强大人,你看过几部呢?
这几部电影,敢看第2遍的人,内心都是极其强大人,你看过几部呢?
素媛
这是一部让我看了就不会忘记的电影,主角素媛让我心疼,更让我痛恨那些罪犯!看这个电影容易造成情感冲击。电影《素媛》主要讲述了一个未成年少女在遭遇施暴后如何走出心灵的阴影和家人如何面对生活的故事。《素媛》这部电影是以社会真实的案件为蓝本,描述了社会底层的家庭。
《素媛》和其他的社会片是不一样的,它更有正面安抚的意义,因为它没有深挖事件的伤害性,没有过度表现残忍性。它的表现力主要集中在家庭如何为了挽救这个孩子,所能想出的一切办法。
狗镇
《狗镇》的导演拉斯·冯·提尔并不是给我们提供又一篇可让人超脱于外的故事,他依然秉持其所执导的《破浪》、《黑暗中的故事设定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的一个位于洛基山脉的峡谷上的小镇——狗镇(Dogville)。这是一个和谐而普通的美国小镇,居住这一群贫穷却善良的人们,他们有信仰——那位年轻的文学青年汤姆充当他们的牧师,他们有民主的制度——小镇居民在教堂里投票议事,这是美国的一个缩影。
盲山
电影《盲山》走的是现实主义题材,反应的是社会上存在的问题,是有一定事实依据的,并非一味的表达丑陋和邪恶的力量,因为在那个年月人口买卖是存在的,至少在偏远山村是存在的,甚至今天依然存在。
盲山这个名字实际上就说明了一切,不仅代表黑暗,也代表了偏远山民对法治的盲目,在民警拯救被拐卖的女孩时,居然受到了山民的阻挠。
狩猎
如果看过《熔炉》再看《狩猎》,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感觉,不是悲愤,而是压抑,那种寒意,从脚冲上头顶,虐得浑身发麻!
同样是拿学校当切入点,同样是性侵题材,《熔炉》展现的是问题本身,而《狩猎》跳出来具体问题,提到一个更高层面,用最后的那声枪响,直逼人的内心,拷问我们每一个人是否也无心的参与过作恶?!
同时又让我想到《黑镜》第三季的第六集《全网公敌》,在网络时代,我们的每一句不负责任的言行,都有可能会对当事人产生巨大伤害!
萤火虫之墓
萤火虫之墓”这个名字,不仅仅是指节子将大量死去的萤火虫埋进自己挖的土坑里,还暗示了节子的母亲,节子还有诚田死后的悲惨。被炸死的节子的母亲被人扔进了万人坑之中,死在街头的诚田或许同样会像那些无性无名的萤火虫一样被扔在一方土坑里,这一点我们从保洁人员发现诚田尸体时轻蔑无奈的口气中就能推断得出来。
每天的每天,有太多像诚田这样饿死街头的孩子,萤火虫一般,他们穷尽短暂的一生努力生存终究还是无法与世上立足…
《黑镜》是一部怎样的电视剧?
出了三季,都是黑科技神作。这种“黑科技”,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黑科技,即剧中出现的各种凌驾于人类现有科技水平、暂时只能存在于脑洞中的科技成果与系统设定,也是另一层字面意思上的黑/科技——这里的“黑”,是动词。
科技进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我们享受着这份成果,但,由此产生的各类负面作用呢?
前两季的《黑镜》都保持着相当高的水准,豆瓣上,第一季17万人评分,9.3,第二季也高达9.1。
第三季卖给了美国的视频网站Netflix,显而易见地画风开始American了,不同于前两季一季只有3集,这一季共有12集,口碑也开始有两极分化的趋势,豆瓣评分8.8,比前两季低不少,但还是难得一见的神剧。
因为前两季是几年前的太久远了,十月份刚好看了新出的第三季,所以就说说第三季已出的六集吧。
第一集,Nosedive / 急转直下。看得我再也不想刷朋友圈了。
推荐指数:★★★☆
最平铺直叙无悬念的一集,把前两季中习惯使用的隐喻在此变成赤裸裸的明嘲。尽管看到开头基本就可以猜到结局,但看下来的乐趣是不一样的。相对黑镜前两季的水准来说中规中矩,但值得一看。
故事夸大了社交网络对人的影响力,每个人都可以给别人打分,当然也要接受别人给自己评分。总分5分,这个分数,会影响这个世界的人的生活,比如4.5分以上是上等人,他们无论是买房子还是坐飞机都可以享受优惠和优先权,2.5分以下则是被人瞧不起的下等人。每个人可以通过类似隐形眼镜的系统一眼就看到对方的分数,看到低分的人会下意识地觉得是有反社会倾向的危险分子。
女主角一开始有4.2分,她跟这个世界中的大部分人一样,虚伪地和不喜欢的人客套,只为了互相让对方给自己打高分;
无论是在外面吃东西还是自己在家做东西,一定要拍张好看的图片发布到社交网络,只为了赢得不相干的人的点赞——这不就是我们吗?
为了住进自己梦寐以求的优质社区,她想达到4.5分,结果用力过猛,分数急转直下……
她的那个只有三点几分却过得很开心的邋遢弟弟,其实才是最明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上等人有上等人的乐趣,下等人有下等人的幸福,何必硬要挤进不属于自己的圈子,白白令自己难堪?
过得随意一点开心一点不好吗?
第二集,Playtest / 游戏测试。吓得我赶紧给我妈打了个电话。
推荐指数:★★★
略有点盗梦空间的意思,也有点小惊悚,胆小的不要夜里一个人看。应该算是本季目前最烧脑最有争议的一集。
男主角在父亲病逝后逃避现实、在外游荡不肯回家,妈妈多次给他打电话他也不接。后来他为了打零工赚点零花钱,寻求刺激,去一家日本人的游戏公司做最新产品的体验者,然后就……
原谅我,这个翔记我实在是没忍住……
怎么办我忍不住剧透!如果他早点接了他妈妈的电话,他妈妈就不会一直不停地打过来,造成游戏测试时的信号干扰……总之就是一句话:No zuo no die.
虽然VR几乎在每一集中都有体现,但这一集里尤其令人深思,VR的可怕之处,或许就像剧中的男主角,也像看剧的我们,已经根本分不清哪里是现实哪里是虚构,越想越忍不住一身冷汗。
而从人性的一面来看,这个世界没什么妖魔鬼怪,真正能吓到我们的,其实是心魔。
第三集,Shut Up and Dance / 黑函之舞。吓得我赶紧检查了一下电脑的摄像头。
推荐指数:★★☆
这可能是目前已出的六集之中最拉低水准的一集,bug有点多,主题寓意不明,情节有点套路化,我怀疑制作方大概是王尼玛的粉丝或者最近迷上了暴漫的表情包,总之结尾冷不丁出现的暴漫让我整个人都不好了。
但是,说拉低水准也只是相对《黑镜》本身来说。或许这一季的编剧刚好在关注“恋童癖”这一问题?
故事从一个懦弱少年因为电脑被妹妹拿去安装免费看电影的软件而中毒开始讲起,他在网上下载了一个免费的杀毒软件,结果这是一个病毒软件,他的电脑摄像头变成了监控镜头……
这摄像头是不是越看越可怕,活像一只偷窥的眼睛?
我幼小的心灵真的受到了伤害好吗!再也不敢随便安装免费软件了!我好怀念多年前用过的那些杀毒软件啊,杀起毒来嗷嗷叫特别酸爽的卡巴斯基,还有小狮子动来动去的瑞星,还记得吗?电脑盲问一个愚蠢的问题,为什么现在的电脑都不用杀毒软件了啊?
第四集,San Junipero / 圣朱尼佩洛。两个老奶奶的“网恋”故事,我第一次看讲百合的剧……
推荐指数:★★★★
这个故事的节奏比较慢,前面可能摸不到头脑又无聊,但是看到后面会非常暖非常感人。这大概是黑镜中难得一集歌颂科技的?虽然可能针对这种虚幻的人造天堂也会有争议。
一个以前看小说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你愿意在现实中经历生老病死,还是愿意肉体死去、灵魂在另一个世界永生?
ps:两个女主角真的超美,尤其是那个黑人妹子。
第五集,Men Against Fire / 战火英雄。这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集。
推荐指数:★★★★☆
这集实在是无法完全不剧透地来讲述它的好看之处。涉及到战争、种族、洗脑,反应的问题太现实太残酷。
一个问题:假如你不得不杀死一个无辜的平民,你会选择在清醒的时候杀死他,还是选择被洗脑、在认为他是害虫的情况下杀死他?
这个故事还有一个点,就跟第二集一样的点,签合同的时候,一定每一页每一个字都仔仔细细地看了再签啊!
第六集,Hated in the Nation / 全网公敌。害得我现在看到蜜蜂都有阴影了。
推荐指数:★★★★★
这一集讲的是网络暴力。由连续三起被全网痛骂、刷#去死#话题的“全网公敌”如出一辙的惨死而引发的故事。
随着网络的普及,现在什么人都可以上网,网络上的喷子越来越多,大家在网上随意宣泄着情绪,一言不合就咒人去死,全世界都一样。
很多人觉得,大家都在骂,我骂一句也没什么,即使再恶毒,但法不责众,而且被骂的人也不可能真的因为我骂了一句去死就真的死了吧?
可是那么多人的污言秽语加起来,确实就是足以杀死一个人的网络暴力。前段时间因为抑郁症而自杀的乔任梁曾唤起了部分人对网络暴力的注意,可惜也就是那么一瞬间而已。只要网络还在,网络暴力就不会终止。
就比如在这个故事里,凶手用自己的方法,让所有曾实施网络暴力的人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可是那又如何?活着的人依然不会懂。我们唯一能做的,是从自己做起,至少让自己不要成为网络暴民。
最后,真诚推荐这部剧。
有一个美剧 内容是ADI蜜蜂杀人 讽刺网络暴力的 名字是什么
英剧 黑镜子 black mirror 你说的是第三季第六集:全网公敌。手打,望采纳。
黑镜第三季第六集的结局是什么意思
女主删除那条“GOT HIM”的短信,不再关心真正的罪魁祸首是否找到,很可能是因为她对民众已经绝望。即使让这群人知道整个事件的始作俑者,没有#DEATH TO#的标签,人们出于愤怒会做的事情也能预料到,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出自于人们自身问题。
社交网络存在的时代,人们越来越不对自己的言论负责。所以一个跟风而起的标签,人们习惯性地拿来指向一个反感的人物。在知道这个活动可以直接导致人的死亡时,更多人无来由地加入进来,以毫不费力的方法送人去死。殊不知自己才是游戏真正的目标。
人们认为自己是匿名的,自己是安全的,至少以为屏幕将现实生活和虚拟社区分隔开来。但是当我们的各种身份信息都被我们自愿又被迫地录入社交系统,我们的位置,所作所为都能被监控,掌握或盗取这些信息的人,就得以在暗中操控我们,而我们浑然不觉。
所以我看到的是一个警告。如果人们仍然不反思自己的轻率,就会继续被利用和操控,类似的悲剧还会发生。